|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关于胡风1954年的三篇影评           
关于胡风1954年的三篇影评
  从1952年4月起,至1954年10月,国内文艺界逐步酝酿着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特別是1953年初,《人民日报》转载林默涵的《胡风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文艺报》发表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给胡风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种情况下,胡风即使个性再怎么强,也不可能不有所收敛,不可能完全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时期有报刊仍然向他约稿。实际上,通过胡风的日记,我们不难看出,50年代初,他看的电影不但数量比较大,而且从题材来看,也是多样的。如战争题材影片有:《革命英雄》、《俄罗斯问题》、《易比河会师》、《巴夫洛夫》、《米丘林》、《中华儿女》、《马克西姆少年》、《乱世佳人》、《青年近卫军》、《斯大林格勒》、《赵一曼》、《小司令》、《攻克柏林》、《无脚飞将军》、《腐蚀》……爱情题材影片有:《露滴牡丹》、《没有陪嫁的女人》、《货郎与小姐》、《霓裳新舞》、《简·爱》……生活题材影片有:《人间》、《道登格雷的画像》、《彩虹曲》、《影迷传》、《童年》、《海狸的故事》、《吾土吾民》、《祥林嫂》、《他们有祖国》、《钦差大臣》、《原子弹之父》……胡风看过这么多、题材又这么丰富的影片,为什么写评论时,仅注意《不,我们要活下去》、《箱根风云录》和《偷自行车的人》?从情节与可视性来说,它们远没有革命战争影片那么扣人心弦;从艺术来说,它们也不能与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相媲美;从趣味来说,它们也不具备生活片那样的人情味。来源:Www.Ybask.Com 。
这里面有来自政治方面的压力,更有胡风文学批评实践的“个性”,他的批评对象“以左翼的和或远或近与左翼有联系的为多”,按照他的理解,确认20、30年代文坛“比较优秀的作品,大多数总是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或斗争的”。之所以选择上述三个电影作为评论对象其用心是不难揣度的。加之报刊的约稿甚急(《生活在发言》、《人道在控诉》受《光明日报》之约,《历史在作证》应《大众电影》邀请),就匆匆以上述三个影片交卷。
  胡风以这样的影片作为评论对象,限制了他批评才能的发挥。因为它们本身远没有达到足够高的艺术水平。这里显示了胡风文艺批评实践中矛盾的一面,他一向反对“题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关于高校财税法教研问题之研
    关于舟曲县农业种植收入情况
    关于审计项目计划编制落实的
    关于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犯
    关于刑诉法草案四十七条的几
    关于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
    关于日本学界关于生存权宪法
    关于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司法适
    关于我国电力行业垄断法律规
    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