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多元史观与现代文学开放性教学视域的建构           
多元史观与现代文学开放性教学视域的建构
  就当下的文学史教学来看,教学内容基本上呈现如下两种态势:一是“以文学史知识为主型”的,一是“以作品欣赏与理解为主型”的。前者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知识为主型的教学内容设置,也是一元化文学史观的必然。至于今,该教学观已经受到了普遍的质疑。但在质疑之时却总在走向一种偏执,那就是对史实的漠视与忽略,甚至有的论者以多元史观为之辩护。实际上,多元史观并不取消对文学史知识的客观性存在。也就是说,历史观的多元并不否定历史的真实性的可能,而是一种认识的开放性与价值评判的多元性。同时,有的以审美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漠视文学史知识的基础性与必要性,认为“文学史知识被压缩到最低限度,时代背景和文学背景都只有在与具体创作发生直接关系的时候才作简单介绍” [4]。这样,学生普遍存在常识贫乏、文献意识与历史意识薄弱的状况。文学革命爆发的时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组成,左翼作家联盟的章程,《小说月报》、《晨报副刊》的流变,京派、海派的论争等等一系列的文学史史实是文学史的基本构成,这些史实的了解是文学史的基础,也是任何一种文学史观无法漠视的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根本的文学史元素。它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它的认识涉及到学科自身的科学性,更是任何教学内容最为基础的因子。多元史观的非中心化不是无视基本史实的存在,也不是取消历史本身。没有常识的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的提升是不可思议的,也是不可能的。
  当下盛行的是以突出“对具体作品的把握和理解”的审美能力为教学中心的倾向,甚至出现了以“读”代“史”的状况,最终文学史变成了一种片段化、零散化的作品感受的集聚。同时,有的教学强调后现代语境对文学史的解构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过分强调非本质化、非中心化,消解和颠覆。其实,文学史的多元化,非中心化固然有利于接近文学史的原生态,有利于视野的开放、认识的多向,但文学史知识结构的生成与建构也是文学史教学的题中之义。文学史教学不是文学作品欣赏,也不是将学生引向对文学史的消解,文学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生成相应的文学史识结构。文学史的构成是作者、读者、时代与生活的统一,包括历史观、文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多元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探
    从经济学多元性思考大学经济
    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理解劳动者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现
    巴西:宽容使多元文化和谐
    构造高中化学多元化学习
    多元定位时期的成龙功夫电影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
    马克思历史观:人类解放的政治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政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