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多元史观与现代文学开放性教学视域的建构           
多元史观与现代文学开放性教学视域的建构
观、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文学流派与社团、作家创作与文学接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只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规范,教学的目的才有可能,教学的审美性才有所依托。无论如何,启蒙都是教学的题中之义。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5]。也就是说,学习是主体的建构,是理性化的活动,不是感触的无序化、片段化和零碎化,教学活动“无论如何不可以用‘后现代性’颠覆了‘现代性’,而是设法使课堂保持住‘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 [6]。同时,这里还涉及到教学行为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的统一的问题。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处于闭锁状态,但也不能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如果一味地以审美能力的提升而取消文学史教学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仅不可行,而且对于知识基础薄弱、审美水平不高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嫩苗上跑马,最终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只是空中楼阁,甚至整个教学都可能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
  具有创造性和转变性的课程必须将科学与美学相结合,这是21世纪教育发展对课程教学的价值期许。作为文学史课程,更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知识教学。文学是人学。“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 [7] 现代文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围绕文学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和艺术熏陶,提升审美水平与欣赏能力的审美活动。这种实践过程是教学主体对文学作品世界的敞亮,是个体化的、心灵化的过程。它依赖接受主体审美经验、生活体验的丰富性和敏锐性,相关文化心理的丰厚性与活跃性。它可能实现接受者与创作者精神上的沟通,也可能让接受者与文学世界中的形象获得视界融合和情感共鸣,但更多的是在自我之外体验他人的存在,从而熏陶心性,疏瀹五藏,丰富情感体验,拓展生命视阈。因此它经常会出现中国文学中的“诗无达诂”,西方文学中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状况。如学生在阅读钱钟书的《围城》时,有的看重的是作品风格的幽默和睿智,有的肯定的是作品意蕴的深刻与丰厚,有的欣赏的是其语言的丰富与新颖……单就其主题来看,有的是重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多元环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探
    从经济学多元性思考大学经济
    用唯物史观的方法理解劳动者
    政治社会学视野下的中国近现
    巴西:宽容使多元文化和谐
    构造高中化学多元化学习
    多元定位时期的成龙功夫电影
    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高中英语教
    马克思历史观:人类解放的政治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政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