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哲学本体论中的三重视域           
中国哲学本体论中的三重视域
;常道”相对的“可道”视域,即经验性、日常性的现象世界,现象世界的相对确定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在中国哲学本体论中首先讨论的是“可道”视域的问题。比如,儒家哲学明显重视“经术政教之道”、“人事之道”的“可道”视域,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仁者“爱人”(注:《论语•颜渊》。)等等。道家的“可道”视域似乎更突出天地万物的生成、本原及规律等,但这也可以看作追问人、物或事的规定性或确定性。老子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观其妙;常有,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注:老子:《道德经•一章》。)“天地之始”与“万物之母”均表现一种“可道”视域的生成论开端,“无”与“有”分别是这个开端之“名”,“无”表现了天地万物开端的奥妙,“有”表现了天地万物生成的结果,二者虽然名称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老子在这里强调了“可道”视域的“有”、“无”的规定性,既包括了“有”的现象世界的具体性、经验性内容,又涵有可能性层面上的“无”的抽象性、本原性规定。(注:纵观中国哲学本体论中对于“可道”视域的“无”、“有”统一性规定的认识,其并非完全一致。在魏晋玄学中,“可道”视域中“无”、“有”统一性规定被放弃,出现了或“贵无”或“崇有”的“有”“无”之辩。如王弼说:“道者,无之称也。”(王弼:《论语释疑》)裴頠说:“理之所体,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中自然规律观念
    论中国哲学人生
    伦理与道德的中国哲学思考
    新中国哲学60年:沟通与整
    中国哲学研究的四个范式
    打造中国网络生活第一媒体!
    研究:政治哲学视角下的公民社
    “道法自然”的政治哲学意蕴
    信任与不信任的政治哲学反思
    重新理解“政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