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身份认同的曲折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身份认同的曲折
人的价值与尊严;第三,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大胆吸收借鉴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之外的西方文艺哲学思潮作为理论资源。但是,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在第二阶段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一预期的方向发展:时代精神与文学实践因受市场经济商业消费逻辑的冲击而出现了娱乐、媚俗、躲避崇高乃至消解价值的不良倾向,文学理论因无法对新的文学现象作出有效阐释而与文学实践正式分道扬镳,留给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发展的空间,只能是反思现有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缺陷,按照西方文学理论知识学模式,开始自我身份的学科建构,从“立法者”走向“阐释者”。
  
  (二) 文学审美本质论与审美意识形态论
  出于对“文学反映论”与“文学工具论”的反拨和文化政治领域“思想解放”潮流的配合支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界出现了强调文艺自主性的“审美本质论”。文学审美本质论认为,文学在本质上是审美,因此文学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文学的审美本质与审美价值问题,即文学“无功利性”“超越性”与“自由”问题,而不是认识问题、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文学的“审美本质论”使文学摆脱了过多的政治与价值负担而回归到文学自身,但是,仅仅强调文学的审美属性,并不符合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历史传统和当代中国特殊的国情:文学从古至今就与政治、社会、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纠正这一明显的偏颇,“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出场了。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认为,应该从“认识论与实践论相统一”的视角来界定文学的性质,既突出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又强调文学不同于意识形态的审美属性。据此,“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在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将马克思主义的文论成果融入中国古典审美主义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论置换儒家的“诗教”理论,用康德的“审美无功利&rd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中国哲学思想在太极拳形体动
    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眼中的中国
    论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史
    中国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游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
    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
    浅谈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
    当代中国行政控权理论的理性
    中国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建设
    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