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范文 | 演讲致词 | 汇报体会 | 总结报告 | 公文方案 | 领导讲话 | 党建工会 | 论文 | 文档 |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网 >> 论文 >> 今日更新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黑格尔对费希特哲学的承继与发展           
黑格尔对费希特哲学的承继与发展
  显而易见,费希特并不排斥“意识是对经验对象的反映”这个常识性的结论,但是,费希特认为,这个“意识”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智性”,“智性”所能达到的只能是“主体自身”,即自为活动的“对象”,这个对象不可能是外在的经验对象,必然是“内在于自我”,成为“主体”自身活动所能达到的东西。这就如同我国著名的心学家王阳明一样,他认为“良知”绝不可从外处获得,必然来自于自我内心。假如一个人从内心之外求良知,求之愈多,良知愈少;求之愈急,良知愈减。王阳明日:“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叟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也就是说,父慈子孝之事,皆源自于内在之良知,倘若父总以为慈,子总以为孝,强求对方来衡量,而不从内心下功夫,便会出现父不慈子不孝的局面。舜父瞽叟总以为舜不能使其得到快乐,于是便对舜恨之入骨,而不知己心已被其后妻所惑,故越发不慈;而舜总是感激其父生育之恩,总是从己心之内检讨自己有何过错,便愈发地孝敬。由此可见,良知不是从外,而必从内在心性上人手。费希特之“智性”便是如此,在他看来智性的对象绝不可能从外处求,必然内在于自我主体之内,是自为的活动,而不是外物对象性的活动。
  费希特从“智性”的本性上看到了主体的能动性,因此他也就抓住了“意识”的本质。他说:“若没有自意识,就没有任何意识;但自意识只有以下方式指示才是可能的:我就是活动的。”显然,主体的活动就将“对象性”的外在经验移入到“内在”的“自意识”上,这种活动本身才是研究的内容,而不是对象性的经验的东西。黑格尔正是从费希特的“自意识”中获得创新的机制,从而认为康德的所谓“先天条件”是不足取的,因为康德仍然没有找到问题的实质,即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智性”的外在对象,只不过将这种“智性”加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论文:

  • 下一个论文:
  • 推荐文章
    论黑格尔的艺术解体论不等于
    从海德格尔哲学看建筑设计
    论海德格尔艺术诗学要点
    存在主义思潮:海德格尔基础本
    马克思和海德格尔技术本质观
    海德格尔的良知理论研究
    浅析黑格尔法哲学
    从海德格尔思想看西方哲学形
    自由存在者:黑格尔人格思想探
    黑格尔和谐社会观的伦理意蕴